目錄
前言
一、搖滾宣言
二、狹義的搖滾與廣義的搖滾
三、后現代的奇異神話(huà),還是心靈深處的廢墟之花?
四、嶄新定義
五、哲學(xué)追溯與文化闡釋
搖滾之于畢加索
搖滾之于?
搖滾之于德里達
搖滾之于切·格瓦拉
搖滾之于馬雅科夫斯基
搖滾之于尼采
搖滾之于約翰·列儂
搖滾之于吉姆·莫里森
搖滾之于柯特·科本
搖滾之于魯迅
搖滾之于海子
搖滾之于斯特拉文斯基
搖滾之于梵·高
搖滾之于波德萊爾
六、讓搖滾豐盈起來(lái)
七、回眸中國之搖滾
八、理論空白的填補
九、搖滾之于蒙太奇藝術(shù)
前奏曲 心靈廢墟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冷戰
三、薩特與存在主義
四、“垮掉的一代”
五、朝鮮戰爭
六、登場(chǎng)
第一章 世界搖滾樂(lè )史四巨匠
一、世紀的顫音——貓王(埃爾維斯·普萊斯利Elvis Presley)
二、冷峻的戲劇——約翰·列儂(John Lennon)
三、浪漫的鏡映——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
四、悲劇的心律——平克·弗洛伊德(Pink FIoyd)
第二章 世界搖滾樂(lè )史七面旗
一、沉淪中的天唱——皇后(Queerl)
二、沉重的飄逸——柯里姆森國王(King crimson)
三、夢(mèng)魘的流星——吉姆·莫里森(Jim Motrison)
四、幽夢(mèng)的咆哮——深紫(Deep Purple)
五、飄逝的清音——鮑勃·迪倫(BOb Dylan)
六、殘酷的華美——柯特·科本(Kurt Cobain)
七、黑色的漣漪——U2
第三章 世界搖滾樂(lè )史群雄譜
黑烏鴉樂(lè )隊(Black crows)
沖撞樂(lè )隊(The Clash)
洞穴樂(lè )隊(The Hole)
黑旗樂(lè )隊(Black Flag)
治愈樂(lè )隊(The cure)
誰(shuí)人樂(lè )隊(The who)
電臺司令樂(lè )隊(Radio Fmead)
滾石樂(lè )隊(Rolling Storles)
R.E.M樂(lè )隊(R.E M.)
性手槍樂(lè )隊(sexPistols)
鮑勃·馬雷(Bob MarIey)
麥格戴斯樂(lè )隊(Megadeth)
戴夫·萊帕德樂(lè )隊(Def Leppa rd)
金屬樂(lè )隊(Metallica)
槍炮與玫瑰樂(lè )隊(Guns'N'Roses)
潘多拉樂(lè )隊(Pantera)
邁克爾·杰克遜(Micl-1ael Jackso r1)
西尼德·奧康娜(sinead O'Cotlnor)
麥當娜(Madorlna)
鮑豪斯樂(lè )隊(Bauhaus)
汝愛(ài)之罪樂(lè )隊(Thesins 0f Thy Beloved)
瑪麗蓮·曼森(MariIyn Marlsorl)
安魂彌撒樂(lè )隊(Lacrimosa)
不滅的靈魂樂(lè )隊(L'ame Immortelle)
第四章 后前沿景觀(guān)
思想前沿、詩(shī)歌前沿(搖滾)與視覺(jué)前沿(搖滾)
第五章 搖滾中國回眸
一、崔健與搖滾精神
二、搖滾瞳孔上的歷史鏡像與生存狀態(tài)——崔健訪(fǎng)談錄
三、搖滾中國群雄譜
竇唯與神秘創(chuàng )造
王磊與生命意志
“唐朝”之風(fēng)——激越老五
吉他情圣——絢幻延亮
“瘦人”之軀——戴秦·王瀾
“敏感之花”——梁旭·阿明
黑夢(mèng)之舞——古天魏國
深度切割——“舌頭”之鋒
難得糊涂——地下“清醒”
形上之維——滄!般劇
黑夢(mèng)之鷹——哲人郝舫
邊緣之影——概念宏杰
子夜之音——夢(mèng)畔有待
浪漫主義——星火燎原
渾然天成——鬼才王峰
京味之韻——好人馬軍
南國奇葩——明輝·國華
現代煉獄——幽林李超
思辨之律——秉哲虎子
裂變之影——游子方科
極限撕裂——后生林粵
中國制造——子夜“零點(diǎn)”
分裂之聲——”腦濁”肖容
冷血之物——梁山天笑
中國女性主義搖滾
第六章 半個(gè)世紀的時(shí)代背景回眸
附錄 世界兩大搖滾電影導讀
后記
推薦